防風又名銅蕓、百枝,古代名“屏風”,喻御風如屏障也。其味辛甘,性微溫而潤,“乃風藥中之潤劑”,能發(fā)汗能止汗,能止瀉能通便。
防風的功效
歸經(jīng):膀胱經(jīng)。肺經(jīng)。脾經(jīng)。肝經(jīng)。
功效:祛風解表、勝濕止痛、解痙、止癢。
主治:外感風寒。頭痛身痛。風濕痹痛。骨節(jié)酸痛。腹痛泄瀉。腸風下血。破傷風。風疹瘙癢。瘡瘍初起 。
性味:味辛。甘。性微溫。
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。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5-10克?;蛉胪?、散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。 一般生用,止瀉炒用,止血炒炭用。
功效分類:解表藥、祛風藥
采收和儲藏:一般于地苛種第2年的冬季收獲,如選地不當或管理不善,則需3-4年收獲。采挖后,去掉殘莖、須根及泥土,曬至九成干時,按粗細長短分別扎成小捆,再曬或炕干。
防風的作用
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1、用于感冒風寒,發(fā)熱惡寒,頭痛、身痛。以及感冒風熱、發(fā)熱惡寒、目赤、咽痛等癥。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,既能散風寒,又能發(fā)散風熱,與荊芥作用相仿,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。
2、用于風濕痹痛 風能祛風濕而止痛,常配合羌活、防已等治療風濕痹痛等癥。
3、用于破傷風、牙關緊閉、角弓反張。防風治破傷風,有祛風止痙的作用,但多配合天南星、天麻、白附子等藥同用。
此外,本品又有止血、止瀉作用,如用于腹痛泄瀉,常配合白芍、白術、陳皮等同用。如用于便血、崩漏,一般炒炭應用。
防風的使用禁忌
陰血虧虛、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,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