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配制栽培基質:有機生態(tài)型無土栽培基質原料資源豐富,采用的有機物有經(jīng)粉碎的各種作物秸稈,如稻秸、麥秸、玉米秸等,以及草炭、椰殼、酒糟、鋸末、刨花、樹皮等,都可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,并加入一定量的蛭石、爐渣、砂等無機基質來調整基質的物理性狀。有機基質與無機基質的配比按體積比可由2:8至8:2。每立方米基質可供栽培面積8-10平方米,栽培基質厚度約為10-15厘米。
常用的基質有:草炭:爐渣(4:6);砂:椰殼(5:5);葵花桿:爐渣:鋸末(5:2:3);草炭:珍珠巖(7:3)等。每種植一茬作物后,應補充一些新的混合基質,以彌補基質分解的損耗。
(2)建造有機生態(tài)無土栽培設施系統(tǒng):
①保護設施。在溫室大棚內(nèi)均可進行。
②栽培槽。有機生態(tài)無土栽培采用基質槽栽培形式,可選用磚塊、木板、竹竿等或聚苯烯發(fā)泡板制成的成品空型槽。栽培槽實為無底的槽框,在槽的底部鋪一層0.1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隔離土壤,防止土傳病害的侵染。槽高15-20厘米,槽長依保護地而定,一般5-30米長,槽寬依作物而定。番茄、黃瓜、甜瓜等高大需要有支架的作物,槽寬48厘米,槽間距60-100厘米;生菜、油菜、草莓等植株矮小的作物,栽培槽寬可為70-100厘米,槽距50-80厘米。
③供水系統(tǒng)。需自來水供水或有1米以上水位差的蓄水池的單棚室獨立供水系統(tǒng)。由于在基質中已經(jīng)施入固體有機肥,并進行根系追肥,因此只用清水結合軟管滴灌即可。主管道采用金屬管,滴灌帶采用薄壁軟管,48厘米寬栽培槽鋪設1-2根管帶,一頭結扣封死,一頭接水源,出水口向上,上覆地膜。